首页

sm中国视频

时间:2025-05-25 09:43:48 作者:中国茶对外展现“新滋味” 浏览量:91435

5月21日,炒茶者展示传统炒制技艺。当日,第七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浙江杭州开幕,各地茶商集中展示各式茶饮、茶具等,吸引民众参观。 王刚 摄

  中新网杭州5月23日电(王逸飞 吴君毅)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茶叶专业展,第七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(下称茶博会)正在杭州举行,吸引全球数十个国家(地区)的参展商、采购商参加。茶博会上,风靡全球的中国茶通过诸多“新意”的展现,让全球茶人感受着其“新滋味”。

  “新滋味”体现在“新人”。茶博会开幕首日举办了浙江省龙井茶炒制技能大赛,大赛除设置“巅峰组”外,还设置了年龄要求为35周岁以下的“新锐组”,有20位“90后”“00后”选手参加。

 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茶叶首席专家陆德彪介绍,这样的组别设置是为更好传承龙井炒制技艺、培养后备人才。“龙井茶品牌是文化品牌,守好品牌关键要培养年轻人。”

  18岁的韩欣怡是大赛中最年轻的选手,2022年起学习炒茶。在开放式的场地中,其凭借熟练的炒制手法吸引许多中外观众围观。“能与这么多前辈同场竞技有很多收获。”她说。

  年轻茶人的不断涌现,正为中国茶的传承发展带来新活力。以杭州的西湖龙井为例,去年,有356名新生代茶人参加该市组织的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技艺集训,杭州全年新增西湖龙井茶高级炒茶技师19名、炒茶技师72名。

  “新滋味”体现在“新品”。

  在茶博会首设的“新茶食·新茶饮”主题展区,浙江一茶企展示了其茶啤产品。企业工作人员朱梦迪介绍,“这款茶啤是330毫升的,加入了茉莉花茶和安吉白茶。安吉白茶口感本身比较鲜爽,氨基酸含量较高,茶香和酒香相结合,可以让更多年轻人喜欢茶。”

  以茶叶提取物为核心成分、将茶多酚的抗氧化功效融入护肤与彩妆的茶化妆品,清幽茶香的车载香薰,安神助眠的茶香枕,用茶粉制作的各色茶饼干、茶月饼……茶博会期间,中国企业的一件件“新品”吸引着众多年轻人的目光。这种茶应用边界的不断拓展,也成为中国茶产业活力、茶消费潜力的体现。

5月21日,人形机器人为参观者送茶产品。当日,第七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浙江杭州开幕,各地茶商集中展示各式茶饮、茶具等,吸引民众参观。 王刚 摄

  “新滋味”体现在“新技术”。

  “我们把它称作‘东方咖啡机’。”在一款智能抹茶机前,研发企业工作人员石士帅介绍,它可在1—2分钟内自动制作一杯抹茶、抹茶拿铁等,熟练的茶艺师制作同样一杯要花约5—7分钟。“我们希望通过把宋代点茶等茶文化与科技相融合,让消费者轻松品味到宋代的味道。”

  在茶博会现场还能看到端着茶盘展示茶点的人形机器人,用来运输茶叶鲜叶的机器狗等。当下,这些机器人正越来越多出现在中国各地的“茶场景”中。

  如不久前的春茶季,杭州余杭企业生产的机器狗就成为当地径山茶的“搬运工”,负责将茶农采摘的茶叶运至山下集散点。该机器狗单次可载重20千克,并以每秒1米的速度完成运输,让采茶工作效率提升3倍以上。

 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预计,2025年中国茶园面积将突破5300万亩,总产值约3300亿元,全产业链总体规模约1.13万亿元。如茶博会的主题——“茶和世界 共享发展”,充满“新滋味”的中国茶,有望为全球茶经济带来更多发展动能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全国政协委员戴和根:要实现《流浪地球》中的地下城建设愿景

据介绍,中老铁路(郑州—万象)国际货运列车的开行,为沿线地区的企业开辟原材料渠道,降低生产成本,大幅缩短了货物运输时间,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,同时有利于企业开发境外市场,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。中老铁路(郑州—万象)国际货运列车的常态化开行,将进一步深化以铁路口岸为枢纽,内外联动、东西互济的开放格局,建立“中老铁路+中欧班列”的国际运输新模式,使物流运输从单一的中老、中欧等“小循环”,变为中国—欧洲—东盟的“大循环”,进一步激活沿线地区的经济活力,助力打造地区特色产业集群,增强区域竞争力。(完)

陕西版“孙小果”涉嫌抢劫、杀人却屡次脱逃

今年5月,吉林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6起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,其中包括辉南县殡仪馆原党支部书记、馆长陆万军诱导群众消费、只收费不服务问题。

“送医上岛”“送戏下海” 习主席赞35载中密友谊

衢州9月27日电(董易鑫 吴怡婧 毛敏安)鼓三通,礼乐先锋三遍,司仪宣布“启户”。今年是孔子诞辰2575周年。9月26日,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沟溪村举行了孔氏祭典,参加祭祀的嘉宾和孔氏宗亲在此共同缅怀孔子。

数读中国 | 490.9亿人次!流动的中国持续释放生机与活力

截止到8月16日18时,乌苏里江海青站水位40.89米,比8月15日上涨0.05米,超警戒水位0.77米,超保证水位0.37米,低于历史最高水位0.69米。

国家文物局: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一阶段实现“五个完成”

在轨道交通领域,四川布局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,中车重庆智慧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落户重庆,形成集新造、检修、配件、运维、服务为一体的轨道交通产业链布局,两地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规模达1300亿元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